
-
2023-11-24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召开2023年省属企业薪酬专项调查工作部署会
-
2023-11-24 聚焦云南高质量发展 “彩云英才荟”第五场院士(高端人才)沙龙活动在昆明举办
-
2023-11-23 云南代表团精彩亮相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 服务业发展大会

首页 > 表彰奖励 > 内容关于云南省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正式推荐对象的公示文章来源:云南人社厅 发布时间:2023/11/14 19:53:57 阅读次数:358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评选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59号)要求,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成立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评选条件及程序,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民主择优的方式组织开展推荐工作,经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反馈,确定云南省拟正式推荐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4个和先进个人3名(详见附件)。按照工作要求,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23年11月15日至21日(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云南省评选推荐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明。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应签署真实姓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871-65747318 监督电话:0871-65727443 联系地址: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1018号机关党委(人事处)(云南省评选推荐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邮政编码:650224 附件:云南省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正式推荐对象基本情 况、主要经历和主要事迹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2023年11月14日 附件
云南省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正式 推荐对象基本情况、主要经历、主要事迹
一、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4个) 云南省测绘工程院 云南省测绘工程院是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所属事业单位,全国首批甲级测绘资质单位,自2002年来连续七届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全院现有在职职工1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0人,有正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工程师59人,注册测绘师19人。 主要事迹: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承担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任务,起草省级调查监测顶层设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持续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技术平台,配套开发集成北斗轻型定位装置移动终端,实现调查业务全流程信息化;开展云南省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深度参与我省自然资源数据产、存、汇、用、管、治,以调查监测支撑土地调查、耕地保护、修复治理、违法监督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升自然资源服务保障和决策支持能力;在国土三调、年度变更、常规监测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奋勇争先保质保量完成承担的县级调查、省级质检、核查、监理等任务,及时处置急难险重和突发情况,完成全省坡度数据制作、省级持续统计汇总分析等工作;起草《云南省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参与编制《云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写《云南省基础测绘及地理信息发展研究报告》;建立全省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建成云南省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精度最高、与国家基准严密统一的省级现代测绘基准;创新建立云南省综合卫星定位服务地方坐标发布系统,研制省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版权且通过测评的测绘成果坐标转换软件;积极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工作,编制《实景三维云南建设总体实施方案》,为实景三维云南建设奠定基础;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老挝国家测绘基准建设提供支持,共建的老挝国家北斗CORS已向万象市境内提供服务;着力于科技创新,近5年新取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评6项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隶属于云南省有色地质局,现由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领导和管理。持有住建、自然资源、环保等专业40余项资质证书,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单位。全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4人,其中高级职称150余人,岩土、建筑等国家注册工程师126人,省部级专家库专家190余人,享受国务院和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省部级勘察大师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 主要事迹: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决策部署,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文山铝土矿、安宁锂矿、昆钢大红山铜铁矿、等地质勘查项目300余项,勘查探获验证铜金属量近千万吨、镍金属量80余万吨、钴金属量20余万吨、氧化锂资源量近百万吨、铁矿石4亿余吨、铝土矿1.6亿余吨,冷热水井评价与开采施工420余口;累计完成岩土工程勘察6680余项,生态修复100余项,水土保持490余项,土地规划整治300余项,建筑工程设计1320余项,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工程4100余项;承接滇池东岸关停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云南省澄江市长坡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等大型生态环保项目;参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670余项,成功实施了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灾害治理、昆玉高速边坡治理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20余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持和参与完成老挝国家文化艺术中心、中缅铁路、缅甸蒙育瓦铜矿、印尼镍矿、刚果(金)铜钴矿、苏丹金矿、多米尼加金矿等14个国家的工程项目59项,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技术成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获得技术专利、软著和省级工法50余项,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地勘行业前列;行业贡献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等奖项360余项,其中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矿产资源规划所 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矿产资源规划所隶属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所属事业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局,长期从事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矿产资源保护、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研究,绿色矿山遴选,矿业权人勘查开采公示信息核查等自然资源领域技术工作。现有在职职工1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1人。 主要事迹:紧紧围绕服务自然资源中心工作职能职责,积极发挥部门技术优势,高效支撑矿产资源规划相关工作;作为牵头单位完成云南省第二、三、四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部分专题研究,完成矿业权设置方案、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矿产勘查开发规划及磷、锡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总体规划,为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提供矿产资源规划技术支撑,助力服务能源资源安全;制定云南省有色金属、化工等8个行业的省级绿色矿山评价指标(试行),建立具有云南特点的绿色矿山评价体系,承担完成绿色矿山遴选、实地核查、省级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制定、技术培训等系列工作;2017-2022年,累计完成矿业权人勘查开采公示信息实地核查项目1729个,提高了矿业权人履行法定义务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监管效率;高质量完成云南省重要矿产“三率”调查与评价、锗矿“三率”标准研究等,为全国制定矿产资源“三率”指标提供支撑;积极服务省政府决策咨询,承担完成的“云南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决策咨询课题被评为优秀,研究撰写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我省磷矿资源的建议》《提升我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建议》均获省领导批示,成果转化应用及时;全所9人入选云南省三江成矿作用及资源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出版专著1部,申获专利2项,人才培养成果明显。
昆明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昆明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是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属事业单位,现拥有甲级测绘资质、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证书、测绘资质乙级证书、城乡规划编制资质乙级证书、土地勘测定界证书、云南省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登记证书、省市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备案证书、档案整理资质证书、ISO三体系认证证书。 主要事迹:充分履行主职主责为昆明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全省经济发展,2018-2022年,与用地单位签订用地协议164个,落实补充耕地指标19593亩,产能指标86.3万公斤,完成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铁路枢纽扩能改造、铁路东南环、机场高速等多个重要项目供地报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的重要指示精神,遵循“规划引领、顶层谋划”原则,编制滇池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在全国率先采用覆盖昆明全市域约2.1万平方公里0.3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以及优于0.1米分辨率的航空摄影数据,采取耕地变化图斑提取、调查核实举证等方式,满足“全要素、全覆盖、数字化、实时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要求;研发包括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监管、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监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征地管理、项目预审选址应用、耕地保护监测、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外业调查举证等示范性应用等16个自然资源数字化应用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9项软件著作权专利;完成的“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获中国测绘学会颁发的“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参与开发“昆明市自然资源信创云和大数据服务平台”,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颁发“2022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负责的“昆明市国土资源管理动态监测机制项目数据处理”,获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颁发的“2022年度优秀测绘工程铜奖”。
二、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3名) 张杰,男,白族,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丽江市古城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该同志历任国防科技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副连职、丽江军分区司令部正营职参谋、永胜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公室主任等。 主要事迹:张杰同志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战略定位,构建了国土空间立体保护新格局。三年来,共争取到各级生态修复资金1997.95万元,对53个废弃露天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修复面积208.39公顷,为古城区再增一片绿色空间。累计投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1.78亿元,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1个,实施总面积14736亩,实现新增耕地1994亩,产生水田指标1.2万亩。张杰同志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坚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先后为15个小区5233户解决了不动产“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累计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6547.36万元,完成了13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成地质灾害搬迁避让58户,总计补助136万元。创新开展局长定期接访日,三年来,累计接访34次162人,圆满解决了一批老上访户的合理诉求,得到了群众认可。在任古城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古城区自然资源局先后获得自然资源部全国自然资源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自然资源系统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先进单位等表彰。
钱红燕,女,汉族,197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红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政审批科科长。 该同志1993年9月参加工作,入职于红河州土地管理局勘测所,至今30年一直服务于自然资源事业,其间,历任耕地保护科副科长、征转用地管理科科长等职务。 主要事迹:钱红燕同志自工作以来立足岗位、恪尽职守、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她自觉为群众服务,近五年来共调查核实群众信访件112件,帮助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她组织建立健全红河州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机制,拟定红河州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全流程责任清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用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泸西县2022年度第一批次城镇建设用地(即红河州泸西县绿色铝产业链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审批,成为云南省第一个报国家批准的工业项目批次用地,也是实施新要求后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工业项目批次用地,为全州、乃至全省其他重点项目用地报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她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州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有关决策部署,灵活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近五年来红河州经批准拆旧复垦安置方案81个、拆旧区计划复垦新增农用地29983亩、保障建新安置区面积7804亩、完成节余指标流转7134亩、共计产生收益217193万元,2021年4月,她被评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申曦,女,汉族,198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云南省地图院地理国情分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同年10月进入云南省地图院工作至今。2010年取得测绘工程师职称,2015年取得测绘高级工程师职称。 主要事迹:申曦同志热爱自然资源事业,工作18年来参与或负责近百项任务,服务涵盖自然资源、环保、农业等十余领域;在历年土地卫片执法省级技术服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省级验收等工作中,她以精湛的技术、过硬的作风、无私的精神,为项目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香格里拉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她巾帼不让须眉,第一时间抵达灾区一线开展抗震救灾技术保障工作;她负责或参与完成的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界线更新、县级调查及成果应用项目,云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综合监管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与信息化应用项目,云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应用与监测示范项目,云南省云龙县、洱源县、大姚县、丘北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集项目,云南省2014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省级技术支持项目共5项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优秀工程奖,大理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项目获得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优秀工程奖;在工作之余,她还不断的学习研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近年来完成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以主编身份出版专著《空间模式下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法》1部,公开发表《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detected by all-weather satellit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等学术论文16篇,获土地历史违法问题整改追踪外业核查系统V1.0、云南实景三维系统V1.0等软件著作权36项,完成《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云南监测区监测报告》等研究报告5份,云南省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空间辅助支撑体系建设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