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动态
转变作风优服务 稳住就业惠民生
今年1至9月,楚雄市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5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36万人。面对疫情状况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楚雄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立足市情、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全市就业状况持续向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交出一份满意的就业民生答卷。
牵住“牛鼻子”,纾困暖企稳就业。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楚雄市积极落实“返、缓、补、贷”四项政策,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住就业基本盘。依托“智慧人社”系统,大力推广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服务模式,为1152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718.78万元,惠及企业职工1.36万人;为2524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858.6万元;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5个特困行业和生产经营困难的17个制造行业及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共办理社会保险缓缴企业52家、缓缴金额580万元;开展失业保险“展翅行动”,为231名参保职工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资金43.75万元;助力市场主体稳定、带动市场主体倍增,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合计1.07亿元,成功扶持555人创业,带动就业2198人。
着眼“关键点”,抓好重点群体保就业。楚雄市牢固树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民生就是保稳定”的理念,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关键群体,全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以来,楚雄市多渠道、多途径、多切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高质量就业服务,组织20户企业参加楚雄州2022年招才入楚推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93个、吸纳各类专业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到楚雄市就业1814名;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2人,发放工作生活补助及艰边津贴33万元;认定青年人就业见习基地18家,帮助青年人就业见习176人,拨付见习补贴81万元。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299万元,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00个,帮扶5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统筹解决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700个,认定就业帮扶车间20家、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118人,多渠道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跑出“加速度”,优化就业服务帮就业。楚雄市切实开展“服务攻坚促就业,筑梦青春赢未来”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依托“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工作队伍,通过走访摸排、电话交流、数据比对等方式,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建立实名信息库1个,组织开展就业服务5批次、1475人;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3200份、转出档案567份,多渠道接受就业创业咨询1620人;通过第一时间摸清高校毕业生就失业状态、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信息,服务“就业第一站”,当好“职场推介人”,确保年度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建立良好劳务合作关系,与“江浙沪”“厦广深”开展劳务协作交流,成功签订劳务合作协议17份,不间断推送省外企业优质用工信息3200条、优质就业岗位2.15万余个,全方位拓宽就业渠道,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按照“稳总量、调结构、提质量、励返乡”工作思路,开展“百日行动”“点对点”输送服务、“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点对点、一站式”组织转移劳动力到省外务工,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44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4亿余元,成功铺通就业致富“最后一百米”。楚雄市牢固树立“有技能,好就业”的服务理念,以提升职业技能推进高质量就业,今年培养选送50名选手参加2022年楚雄州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3枚,21人获得“技术能手”称号;依托楚雄市电商网商创业实训基地开展创业培训15期、带动就业1200余人,组织企业职工及农村劳动力开展“精准化培训”1757人,有效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帮助实现更加充分就业。(袁凤)
(楚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供稿)
相关信息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