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多举措抓实就业帮扶

近年来,大理州按照“稳定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巩固提升”的工作思路,多举措抓实就业帮扶,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拓展就业空间

派出工作组,依托驻外劳务服务工作站、当地人力资源公司、务工带头人等力量,对用工需求量大的地区和大理籍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进行走访对接,了解当地产业分布、企业特点、用工缺工等情况,以及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措施,推荐大理籍务工人员。

多渠道推送就业岗位,促进人岗匹配。“线上”通过各级公共就业微信公众号、“大理就业通”公共就业平台,以及“直播带岗”等形式集中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线下”依托人力资源市场、乡镇集市等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

采取“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点对点”转移就业方式,通过专车、专列、包机等手段,推动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规模化转移就业,全力保障返岗复工。2022年,全州共组织包机7次,帮助711人转移或返岗,其中脱贫劳动力88人;专列7趟,帮助1314人转移或返岗,其中脱贫劳动力200人;包车177辆,帮助3984人转移或返岗,其中脱贫劳动力565人。

2022年,全州脱贫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20余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5万余人,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用活补助资金

积极认定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线上平台,以及深入用工单位,广泛宣传就业帮扶车间政策,鼓励、引导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帮扶车间,按照脱贫劳动力工资的15%给予奖补。目前,全州共认定就业帮扶车间298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8万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900余人。

坚持“按需设岗、科学开发、控制总量、有序退岗”的原则,合理设定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和岗位数量,防止岗位开发盲目化、随意化、福利化。同时,优先安置有就业意愿、有能力胜任工作岗位,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有返贫风险的脱贫劳动力。2022年,全州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1.3万余人。

强化技能培训

在做好人员培训意愿摸排的基础上,开展好就业技能培训。利用招聘会和网络发布大力宣传培训补贴政策,鼓励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围绕“培训促就业、强技助增收”的思路,不断加大技能培训占比,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提升脱贫劳动力胜任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022年,全州共培训脱贫劳动力7万余人次,其中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