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对口帮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后,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浦东新区驻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援滇干部与贡山县密切协作,聚焦“稳就业”“保就业”目标,积极构建转移就业组织体系,以搭建就业平台、强化技能培训、做好就业宣传引导、送岗上门等方式,努力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学技能、长本领,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去年九月,独龙江乡独龙族姑娘迪松芳与另外两名小伙伴,在县乡党委政府和浦东新区驻贡山援滇干部动员下,走出独龙江峡谷,到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美集团)务工。
“贡山到上海,坐车、坐高铁,直接到工厂,自己一分费用也没有出。上海亲人对我们边疆务工人员想得太周到了。”迪松芳说。
2022年以来,上海浦东新区人社部门和贡山县人社部门通力合作,组建就业小分队,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以集中宣讲、入户宣传、发放宣传手册、召开现场招聘会、公众号发布就业信息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务工信息和外出务工奖补政策,将就业岗位送到务工人员身边,积极营造外出务工就业的浓厚氛围。县委、县政府,乡(镇)、村(社)和援滇干部同频发力,进行“一对一”精准就业指导和“点对点、一站式”集中劳务输送服务,让一批又一批贡山县务工人员外出就业增收。
“2023年一季度,我们就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43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220人,在上海就业的有31人。实现了全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开门红’。”贡山县人社局局长余永华说,县里及时成立党建引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专班,整合县、乡、村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功能,抢抓劳动力转移就业黄金期,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推动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亲去远方,心里既激动又害怕。”谈到初来上海时的情景,迪松芳有点激动。
“在工厂打工,不像在家里。工作时间紧,要学的技能多,节奏快、压力大。”刚开始工作时,迪松芳和同伴们多少感觉有些吃力。
“我们把一道工序拆分成两到三个环节,新来员工只需要做其中一个环节即可。熟练了后,再学做其他环节,这样就降低了工作难度。”清美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监赵建琛说,为了帮助怒江籍务工人员尽快适应工作,清美集团也想了很多办法。
迪松芳人勤快,爱学习,进厂一个月后,就熟练掌握了包装、分拣、搬运等难度相对较低的工序,每个月收入有6000多元工资。
清美集团党委书记征伟德说,等新员工逐步适应工作环境,学到初级技能,集团就会培养他们从事面点制作等复杂工序,培养技术骨干和管理者,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今年元宵佳节,清美集团党委、工会、团支部联合组织了“清美一家亲、同心共富裕”系列活动,包括迪松芳在内的12名清美少数民族员工,从提篮桥一路往西,最后到人民广场,征伟德一路担任领队和解说,介绍上海城市发展情况和红色革命历史。
主题活动让迪松芳和小伙伴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城市,对自己今后怎么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奋斗目标。
“在清美好好干,好好学,积攒技能和一些资金。真正达到开眼见、长本领的目的,将来回到独龙江,开一个超市和面点店,在越来越好的独龙江旅游业发展中实现创业富裕梦想。”迪松芳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