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新闻发言人 功夫还在诗外
发布时间:2017-10-17 03:19:01 浏览次数:13606
近日,因“你懂的”、“任性”、“铁帽子王”等诸多金句走红的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吕新华卸任,接任他的是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王国庆曾是党的十八大的新闻发言人,也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职副主任多年。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宽广,速度更快捷。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各方针对公共事件的舆论都可能在互联网空间延伸和扩展,政府如何在公共事件中“发声”,决定着政府能否处理好公共关系。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方式,通过发言人个体的工作来实现和完成。发言人能否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发挥预期作用,关系着政府的利益和形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真正想写好诗的人,往往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在自身阅历的积累和修养的培养中。作为代表政府形象的新闻发言人,在进行舆情研判和回应社会关切问题时,要想做到胸有全局,言之有物,同样,“功夫在诗外”。新闻发言人的自信和从容来自于平时“修炼”和充分的准备。
2011年,猝不及防的“7·23”动车事故被当成中国新闻发言人滑铁卢,在铁道部宣传部工作8年的王勇平,用了不到8分钟就“名扬全国”。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同年,“走了王勇平,火了王旭明”,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回应此事,说新闻发言人是“高危职业”。为何这些明明经受过多年考验,工作做得也不错的政府官员在面对“新闻发言”的时候却将此视为“烫手山芋”?现在看来,这些未能与媒体良好沟通,处理事件“很不体面”的发言人还是缺乏“诗外功夫”。
新闻发言人首先要具备媒介素养,即对媒体有开放态度,同时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新闻发言人在公关活动中应当以平等的地位、开放的心态与媒体进行沟通。只有以开放不遮掩的态度回应社会关切,新闻发言人才能真正获得公众的尊重,才能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其次,新闻发言人要有诚信素养,真诚是优秀新闻发言人共同的为人处事之道,在与公众的互相交流中要追求回答的真实性,通过新闻发言人树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形象。新闻发言人一定要注重言语的真实性的,以确凿的事实作为基础来“发声”,向公众传达真实可靠的消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充分发挥迅速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
最后,新闻发言人还需要平和心态。特别是在一些极端事件的进程中,理性的声音有,但也有不问是非的有罪推定,也有不讲证据的负面猜想,也有选边站队的极端对立,喧嚣的舆论有太多情绪化的道德义愤,缺少等待调查结果的耐心。此时,面对公众的质疑更需平和,碰到有对抗情绪的公众,不能乱掉分寸,失去风度。(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