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动态
砚山县“三业联动”铺就农民工家门口就业 “幸福路”
砚山县紧扣“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目标,创新构建“产业聚人、企业留人、创业富人、服务暖人”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通过“三业联动”蹚出一条具有砚山特色的就近就业新路径。2025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5万人,其中就近就业占比达3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7%。
强产业:构建就业“磁力场”。一是龙头带动,打造产业“聚宝盆”。依托“世界三七之乡”、“中国辣椒之乡”优势,砚山县精心培育现代农业“三大引擎”:建成39家规范化蔬菜基地、7家蓝莓种植企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链式发展格局,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通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模式,带动3万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二是产教融合,培育技能“金蓝领”。创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培养模式,与文山优才、卓立等机构共建产业学院,围绕绿色铝、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云南创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光筑集团砚山曼悦莓有限公司开展铝产业技术、果树种植及加工培训11期539人,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三是链式发展,延伸就业“产业链”。聚焦“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建设,构建“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吸引山东魏桥、安徽海螺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园区吸纳本地就业1.5万人,其中铝产业本地职工占比达80%,形成“产业集群+就业高地”的良性互动。
引企业:搭建就业“快车道”。一是筑巢引凤,建好就业“梧桐树”。高标准规划建设砚山产业园区,配套完善人才服务工作站、零工服务驿站等功能,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产,吸引82家企业入驻,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60%,年提供岗位超2万个。二是政策赋能,激活企业“用工热”。创新实施“三降三补”政策,降低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费率、社保缴费基数,给予吸纳脱贫劳动力奖补、稳岗返还补贴、培训补贴。三是智慧服务,打通人岗“匹配桥”。开发“砚山就业通”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岗位收集、岗位发布、求职登记、岗位匹配、简历投递等功能,实现“云端招工”、“指尖就业”。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服务求职人员1.3万人次,帮助385名零工实现“灵活就业”,人岗匹配效率提升40%。
扶创业:激活就业“新引擎”。一是孵化赋能,培育创业“生力军”。建成华博创业园,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融资支持”全周期服务,累计发放创业贷款275笔6624.8万元,扶持253名创业者在现代农业、电商等领域成功创业,带动就业688人。二是乡情感召,回引人才“归巢雁”。建立“驻外劳务工作站+返乡创业信息库”双轨机制,吸引1642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其中672人创办实体,带动就业1344人。如:返乡青年李华创办的蓝莓合作社,吸纳周边群众120人就业,人均月增收3500元。三是技能提升,打造创业“带头人”。开展“创业培训+电商赋能”行动,涉及SYB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电商运营培训等,培育出“三七电商达人”、“辣椒直播网红”等创业典型。
优服务:筑牢就业“保障网”。一是安居工程,解决“后顾之忧”。打造“幸福里”社区3.0版“筑梦家园”,职工宿舍设有单间、夫妻间,可容纳职工住宿600余人,配套洗衣房、洗澡间、“儿童之家”等设施,让务工人员“拎包入住”。开通2条免费公交专线,日均接送400余人次,实现“家门到厂门”无缝衔接。二是权益护航,织密“保障之网”。建立根治欠薪联动机制,共协调处理欠薪线索159条,涉及人数179人,追发金额125.54万元。推行“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双险保障,覆盖3.79万名职工,工伤认定案件同比下降30%。三是暖心服务,构建“幸福家园”。创新“就业+民生”融合模式,在企业集聚区建设“儿童之家”,配备专业教师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解决300余户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通过“企业+村集体”共建模式,带动盘龙、维摩等乡(镇)1万余名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留守儿童数量减少45%。
(砚山县就业局 供稿)
相关信息
-
没有相关内容